Search

「村是大飯店,大飯店是村」

在後疫情時代之下,或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台灣是不是真...

  • Share this:

「村是大飯店,大飯店是村」

在後疫情時代之下,或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台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再大動作開發那麼多旅館?過去早期的開發方式,短期內大量資源的湧入也許會帶來立即性的成效。可是實際上,對地方的長期發展來說,這些改變反而可能會傷害了原本地方的特色及優勢。

因地制宜利用原本既有的空間,去提供旅客原汁原味的「當地生活」。試想看看,當你入住之後,周遭將不會是制式、無機的旅館客房,而是真正的左鄰右舍,你也許會因此與當地的長者、小孩互相問候,與隔壁雜貨柑仔店、市場菜販閒聊兩句,如同真正的當地人一般。

我期待不論是部落、農村、漁村、離島都能夠好好規畫利用閒置的老宅空屋。善用既有的屋宅,彙整周邊的資源,提供原味的生活,讓旅客住進屬於地方獨一無二的節奏之中。

#京都庵町家STAY
#台南謝宅
#金瓜石散散步
#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
全文連結: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0840/5518290


Tags:

About author
現任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 以風尚旅行作為媒介,從海外客製化到島內小旅行設計,讓消費者透過體驗對地方價值產生興趣與認同。近年與LEXUS攜手合作「覓境食旅」,協助演繹品牌精神與行銷企劃。成立蚯蚓文化延伸經驗值,催生「紅椅頭觀光俱樂部」成功對日行銷台南,獲日本GoodDesign獎。以「屏東Ya」參與台灣設計展,善用科技結合地方趣味引爆人潮。2020年承辦台南另類跨年活動,以「府城搬戲」串連地方演出,打造史上最具在地味的跨年活動。持續以文化策劃內容,活化城市與地方能量,帶領跨領域之資源整合與與創新。
游智維從旅行的傳道授業解惑交流室
View all posts